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标题:
天河潭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依文
时间:
2010-8-12 15:39
标题:
天河潭之行
一
个充满传说的地方,它落座在城市之外的深山峡谷,成了有名的旅游胜地。这里野趣盎然,
空气清清.
绿柳坠
溪,
凤尾密林。就连鸟儿也依依不舍眷恋这片土地,繁衍它们的生命,啁啾不已.
难得的夏日之旅,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朋友领略湖光山色,我们相约一赏天河潭美景.我又再次来到美丽的天河潭,事隔七年,如今眼前的一切已经旧貌换新颜,比以前更美.
漫步在这个风光之乡,我们的心情是格外的舒畅,林间绿茵成群。感受空气的清凉,见白鸽舞飞,碧云蓝天,朝霞阵阵红晕的脸一直泛起微笑.
进入景区,
信步前
行,
潺潺的小溪水回旋在山
间,
跳跃向低处流去.
踏上错落有致的梯坎,
看瀑布银花飞
溅,
空山闻水
声
,犹如进入了世外的天堂,
让人感到惊奇!
河谷曲拐、峡谷、天生桥、山连洞,洞连山,
浅滩,翠柳,急流,瀑布,重叠
的礁岩,还有
形态各异,
千奇百怪的地下溶洞.
沟壑险峻的地貌特
征
都在眼前.
自己亲眼触摸天河潭的神奇。用心去复阅沧桑的历史。无不为这片土地感慨。
引我怀古遐思.
经历了
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洗礼,它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傲寒坚韧!
被漫蚀渗透出奇妙的
美景,典造了一个喀斯特自然风貌和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
沉思在历史的时刻。我把目光定格在这段故事上。三百多年前的诗人吴中蕃。出生明末清初,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以明朝遗民自许,做过南明永历小朝廷的官。改朝换代之际,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张献忠造反,再是清兵入关,清朝一统天下,南明小朝廷复灭,吴三桂起兵反清。吴中蕃在许多年里,他屡次拒绝清政府的征召,不愿与之合作,在吴三桂请他人幕时,他舍家投奔。发现吴三桂心怀异志准备称帝,吴中蕃又毅然拂袖而回。以后为了避免纠缠,他两度隐居于此,日与山光水色为伍.
历史的风云变幻将无数前朝的遗民抛人相当尴尬的处境!既不愿在新朝为官,又不得不剃发蓄辫,去做新朝的顺民。他毕竟是一为诗人,
一位不折不扣的
“
忠臣
”
!
一直到如今,他是人们心中的真正的胜
者。
走在这里,让人心灵震感。步入历史的载楼时,联想到的是当时的诗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怀和勇智抒发他的痛思。在他的记载里,读出了那个世道不完满、厄运、片面和灾难性的际遇。他没有如歌的青春,动乱的年代消声在大山,直到让奔腾的瀑布把的希望扑
灭。
曾经在他一首《尤爱溪晚泛》一诗里写道
:
安卑岂必皆贤达,
尽阅浮沉悔昔劳.
自来行止等游丝,
但着烟林更觉宜.
从前种种
做
“
忠
臣
”
的劳作、奔波
,
如今都让他
“悔
”
了,
这那里是一个腐朽王朝殉葬者的哀号?
只有在天河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才找到了生命的依随。
在纪念诗人的楼阁里走出来,阳光依旧灿烂,一片光明。我们又得往前赶路了,在这样的美景里人总会显得自在和从容,
另有一番情趣。
山顶坠流如泄的河流,流过石蚌滩,
形成卧龙湖,
往下就几处清流几处水
车
,
几叠小瀑布张显它本色的自然和静幽。
微风轻轻的吹来,我比谁都兴奋,比谁都激昂。因为我的感受已经超过了我原本想的东西,我要真正的慢慢来读完神秘和奇景
。
这一路走来,我们居然忘记了吃东西,忘记了喝水
。
兴奋之余忘记了饥渴,却有一种动力推着疲惫的步伐
,
往前走
。
徒步在弯曲的石桥上
,
游人来回往返
,
银丝下的石堆上
,
不
断的有人摄
像
,
也有人潜心作画
。
有人驻足叹观久久都不肯离去
。
而我们也不在列外
。
披上民族服装,让我自豪,这里的民族淳朴,苗族居多,一代一代的在这里生活。他们能歌善舞,勤劳致富
,
用爱心守护着美丽的天河潭
。
我停留在这样的景色里,真想对着云空呐喊,把这份激动释放在深山丘野,让森林知道我的情感,知道我对这里的迷恋
。
观亭楼
,
看
湍水四
溅
,
千层瀑布银丝坠潭
。
落花起飞的小瀑布旁有水车
,
徐徐转动
,
咿哑着
声
,
旧时农家碾谷机
、
它在此已经成为一段历史遗物
,
供人观赏
了。
再往上走
,
就
置身于仙境
。
入
旱
洞
了
,
如天上人间,特别是二层旱洞内的景观更为奇持,洞内有一天然石桥一奈河桥,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令人叫绝
。
洞内满布
乳珠淋漓,
晶莹遍
体
玲珑剔透,
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千姿百态
!
我们随着导游的解说,
知道了钟乳上万年生长一厘米,
富有生命力。
旱洞中的
“
时光隧
道
”
约
十余米长一段,
四周用幻灯制作成的光环
,
重复在转动
,
闪烁不停
,
仿佛带你走进万花筒中
,
经过一段朦胧的洞路
,
呈现在眼前的是
“
浮光倒
影
”,
它晶莹如镜,安分的生居在浅浅的池塘里。在导游的解说下,让人真正感觉到你倒影中的亭榭琼楼、清晰入目。在洞内行走,除了人的脚步声和岩石滴水声,借着灯光看见的就是碧水绿
清澈晶莹
。
水轰隆隆的噪响了
,
摇醒了沉湎在山间的岩溶
,
用动感将宁静复苏
。
天
河潭四周悬崖耸壁方圆有四百米
,
水洞全长一千多米
,
俯身看脚下的暗潭,真如翡翠玉盘
。
依稀可见洞外的光投射
,
频添一末余晖
。
乘船进入水洞
,
小
舟载着我们缓缓驶入对面水溶洞中
,
水洞不大
,
窄处一只船小心驶行
,
安静的坐了下来
,
在霓虹灯下摇舟慢行犹如进入梦幻之乡
。
两旁幽暗缨络密布
,
如帷幕低垂
,
我无法停止我的想像,难得的奇观是那么的逼真,那么的自然而有造型
。
一些岩壁上长了苔藓
,
绿毛茸茸
,
壁上是滴珠光映下
,
银
光闪
闪
,
像银河里的星星亮洁
,
惹人怜
爱
,
我竟忍不住上去抚摸它
。
导游说
,
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
实际上它是绿色的一种蕨类植物
。
它长不大
,
靠岩浆水和灯光热力维持生命。
在洞外面是见不到的
。
这段颇为狭长的水洞,是人间歌厅
,
游人在里面可以随意歌谣
,
放歌洞悉
。
声音可以回响在周围的岩壁上传导
。
寂静的水洞一下子歌声澎湃
,
众人心潮起伏。孩子们在后面童真的歌声唱响了山谷
。
还有一些苗族游人挥唱的山歌令我如醉,如天籁,缭绕在高山之上,非常的美
。
让我又添一分情趣和独特感受
。
曲长的洞湾,寂寞而神秘,除了听的歌声,就只有叮叮的划船声音了
。
出了水洞
,
便是碧云天下的芦荻河
,
这条河流的去向就是风光景秀的花溪了。这下可好了,刚从静幽幽的溶洞里出来
,
却有转换成了引风东去的大汽艇
,
坐在飞驰在芦荻河上的汽艇
,
心里不用说多高兴呀,看云彩艳红
,
夕阳醉眼
,
马
达轰鸣
,
浪花飞溅
,
来回畅游在逆流的长河里
,
两岸是清秀的竹林
,
碧
树丛丛
,
还有苍鹭
、
白鹭
、
水鸟沿河面飞过
,
这里的环境非常的干净
,
没有污染
。
能够在这绿湖荡漾
,
心襟欢
畅,
使人心旷神怡
,
顿忘疲惫与尘世烦忙
。
拂面而来的风
,
吹尽的夏日的闷热。我们在汽艇上感受到的是湖岸的清新,和干净的湖水。游完了芦荻河
。
折
回天河潭的另一个入口
,
登上银河宫
,
幽深弯曲
。火
炬显眼的高挂在洞口的大厅颇有特色
,
二
人合抱的钟乳柱正朝捍它的气势
,
我们在这幽长的旱洞里简直是目不暇接
,
造型各异
,
姿态万千的自然岩溶真是妙趣横生
。
这个美丽的神奇的地方,它有足够的魅力姿肆。它的奇妙就在于穿一峡,过三关四门,跨三潭,见三洞天,绕九道湾.
一路贪看,驻足叹此。走在这幽幽亭楼,我突然有种感觉,人生就如此景,一步步在紧贴峭壁的栈道上攀登,迷惘、徘徊;探索、奋进,走过了,经历了,才知道一生难有平路前行。有时候你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到了那时,你就得凭了自己的体力及智慧,去闯过难关.
眼前的沧桑巨变已经只有历史的留痕和人们的一点点的记忆。目光下的天河潭是一个永远传说,久远的故事,一个永远有梦想的境地。
于是增添了几分思索,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就如真正的走过旱洞中的最后一站时空隧道,才能看见山外的和阳。
天河潭就是一首诗。它是笔下的七彩,也是自然的七彩,从暗洞出来再然亮景,仿佛从世外回到了人间
,宁
静而淡泊。它经历了绚烂之后又复归往常的平淡
。
它
是一处最大的人文景观和
杰作
。
它
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景美,而在于它终铭刻着历史的延续和故事的演绎
。
01.jpg
(78.05 KB, 下载次数: 2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8-12 15:39 上传
02.jpg
(68.44 KB, 下载次数: 2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8-12 15:39 上传
欢迎光临 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http://www.iaacp.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