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标题:
对联的基本知识及运用
[打印本页]
作者:
依文
时间:
2011-2-18 11:25
标题:
对联的基本知识及运用
本帖最后由 依文 于 2011-2-18 12:06 编辑
对联和作诗一样,最先的基础就是必须
弄懂
什么字
是平
什么字
是仄
因为这个部分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词句的运用上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
“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
“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
联脚除外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
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
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岁、立”可以不交替)
(“春、穿”可以不交替)
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这副对联在内容、词性、声律三
个方面符合规则。
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对联、诗词讲究格律词性,它不同于其它的诗文,让我们随意的左右的,如果我们不按照规律,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左右了或是破坏了它的规律,那么我们也只能说,它不是对联、不是诗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通常还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例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风光无限美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通常是不允许的。
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
春来眼际,
喜上眉梢
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病例
故乡千里月同此
十年劳碌又一天
不仅内容对不上,词性也对不上
病例
两河秋波朝北动
一江春水向东流
字词生硬对仗,内容不知所云
对联是诗词的基础,弄不懂对联,怎么写也写不成诗
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动词名词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动词名词
风
光
无限
名词形
形容词
病例:
春 来 眼 际
名 动 名 名
风 光 无 限
名 名 副 名
什么叫对仗
诗词对联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
"
对仗
"
这个术语的来历
.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例如
"
抗美援朝
"
,
"
抗美
"
与
"
援朝
"
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例如
"
抗美援朝
"
是句中自对,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
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副词对副词
.
仍以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为例:
"
抗
"
、
"
援
"
、
"
保
"
、
"
卫
"
都是动词相对,
"
美
"
、
"
朝
"
、
"
家
"
、
"
国
"
都是名词相对。
抗美援朝
动名动名
保家卫国
动名动名
由此可见,这也符合了对联和诗的规律了,词性相对了,对联也如此
实际上,
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
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
工对
"
这里
"
美
"
与
"
朝
"
都是专名,
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
"
家
"
与
"
国
"
都是人的集体,
所以也是工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
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
(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联
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
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
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仄
平
仄
平
仄仄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
仄
平
仄
平平
里上联的字和下联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
墙上
"
是名词带方位词
山间
"
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根底
"
是名词带方位词
腹中
"
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
"
对
"
嘴
"
,
脚
"
对
"
皮
"
,都是名词对名
重
"
对
"
尖
"
,
轻
"
对
"
厚
"
,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
头重
"
对
"
脚轻
"
,
嘴尖
"
对
"
皮厚
"
,都是句中自对
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才称为律诗。
瑶琴碎凤尾寒,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不算是上联了,大家由此可见
平仄上就已经是下联的规律去了
对联的上联,韵脚一定是
仄
瑶琴碎凤尾寒,欲觅知音难上难
平 仄 平 仄 平 仄平
陈笛拨云意暖
,
互将此心换一换
仄 平 仄 平 仄 仄仄
由此还可见,喜鹊出联有问题了。已经不符合传统文学的要求(对联要求)
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
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
比如
天文对天文,
地理对地理
数目对数目,
方位对方位,
颜色对颜色,
时令对时令,
器物对器物,
人事对人事
生物对生物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是天文对
野”对“江”是地理对
垂”对“涌
平”对“大
阔”对“流
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
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
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
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五、对联六忌
1
、声律之忌:忌平声字或仄声字鱼贯成一长串,更忌一平或一仄到底。
2
、忌上联气盛,下联气弱:上下联之间应在色彩、神采和气势上相匹配,而以下联胜上联为佳。
3
、忌对开:上下联的意思不能脱节,意境上应相互有联系。
4
、忌合掌:忌上下联完全说的是一回事或同一个意思。
5
、忌不规则重字: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处出现相同的字。
6
、忌三平尾(平平平)或三仄尾(仄仄仄)。
总之,学写对联,我们既不要畏之如虎,以为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也不要视之为雕虫小技,随便凑合而急于求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大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把对联写好的!
说明:
1
、
1
——
3
言句可自由运用平仄,但上下联平仄须相反。
2
、限于篇幅,
9
言句以上者,因一般是由两个短句组成,可以下列各式配对,故不再列出。
4
言句
: (
平
)
平
(
仄
)
仄;
(
仄
)
仄
(
平
)
平。
5
言句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5
言句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6
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7
言句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7
言句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8
言句之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8
言句之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8
言句之三:(在)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
:
括号内为可平可仄
欢迎光临 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http://www.iaacp.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