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师群体走到了不受尊敬的边缘

查看数: 2896 | 评论数: 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11-6 07:30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冰鉴 于 2010-11-6 07:32 编辑 在不少中学,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频遭质疑 老师群体走到了不受尊敬的边缘 中国青年报 白皓 蒋琰     刘凯曾经3次“离校出走”。在他看来, ...

回复

冰鉴 发表于 2010-11-6 07:32:26
(接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袁伟妮对此也有同感,说起自己初一时的英语老师,她连连摇头。袁伟妮说,这个年纪并不大的英语老师,一读英语课文就“卡壳”,每次都用手指着书,头埋得很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碰到生僻的单词,他就歪着头想半天,勉强靠着读字母来蒙混过关。  

    “哪怕他能在上课前一天,自己读几遍课文,也不至于这样啊。”袁伟妮说,这样的老师,会让同学们觉得站在面前的是一个不懂装懂的小丑。  

    开学两个月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更换英语老师。“该教的课文都念不通顺,还有什么资格教书?”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这名英语老师被调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老师因为备课不仔细、上课不认真、表达能力差,经常被学生投诉,许多中小学都采取了班级和任课老师双向选择的措施,经常被投诉的老师往往会因为没有班级选择自己,整个学期都没有课上。在一些中学里,老师几年没有课上的情况并不罕见。

    “教学经验缺少,可以努力积累,但是专业知识不精、上课质量差,就是老师的态度问题了。”在曾小刚看来,这涉及一个老师是选择当“职业教师”,还是“以教师为职业”。

    “现在有的老师已经变了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巴登尼玛教授说,一个职业教师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是能传递到学生心中并赢得尊重的,而仅仅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就是混碗饭吃,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进而影响整个教师群体的质量。

    “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可能我还是会回老家做老师吧”

    记者在全国“211”工程学校名单中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所师范类院校榜上有名,但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与同批次的高校相比,有的并不突出。

     而全国100多所师范院校绝大部分为“二本”和专科院校,这些院校在同批次的高校中,录取分数也偏低。

    “我本来报的是一所重点大学,可志愿没填好,就掉到了这所师范院校来了。”某省属师范院校的大三学生朱新颖说,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当老师的打算,只是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师范生。

    在朱新颖的身边,和她同样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一个班里至少有一半人是没办法了,才来上师范的。”  

    由于不感兴趣,朱新颖在专业方面成绩并不突出,她说,自己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上网。到了大四,师范生被陆续安排到中学实习,朱新颖开始焦虑:“一点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没有,拿什么去教学生?”

    和同系同学朱新颖相比,江沙(化名)不当老师的态度更坚决,已经被安排了实习单位的她,如今依然“宅”在学校,每天过着“寝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江沙告诉记者,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准备考试,至于实习,“能够混过去就混过去吧。”

    被问到读研毕业以后做什么时,江沙显得很迷茫:“反正师范生只要不挂科,都可以拿到一张教师资格证,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可能我还是会回老家做老师吧。”

     曾小刚也注意到,自己的高三学生中,很少有愿意报考师范专业的,即便考虑报考师范专业,也不会放在第一志愿,“讲课累、收入不多、不容易成‘名’成‘家’,在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教师肯定不会成为学生选择的主流职业。”

    现实情况是,一小部分师范生抱定做老师的信念,走进师范院校;一部分“误打误撞”走进师范院校的学生,选择接受现实,努力培养兴趣,在教师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还有一部分师范生则选择考研、出国,希望通过这些途径摆脱教师这个行业。

    但巴登尼玛认为,师范生源质量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能重新拾起对老师的崇敬,还需要老师高度重视自己教授知识的能力,同时时刻注意自身在道德规范、言行举止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5-5-4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