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 13:0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醒何处王福来 于 2010-5-3 13:07 编辑
2# 静斋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 别体. 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 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 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 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王力《诗词格律》
其实在以前的《八声甘州》回复中我就想说说自己对词的格律看法。宋词之所以没有唐诗的成就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格律太严,虽然很多人都想为表情达意出律一些,但还是不能完全抒发胸臆。我认为填词,是要依词谱来填,毕竟是语言的魅力,但当情与词冲突时,与其寻找替代的辞藻,还不如直抒胸臆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