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大利亚人所关心的驾车礼貌问题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6 09:34: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澳大利亚人所关心的驾车礼貌问题


听说现在中国正在搞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希望三年之后中国的交通现状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改观。



其实,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哪个国家都面临着交通状况江河日下的趋势。就拿澳大利亚来说吧。现在的人们非常怀念爷爷奶奶那一辈子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那时,街上没有什么车,开车的人都彬彬有礼,热情待人。路边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搭上顺风车,谁的汽车抛锚了,准会有人停下来帮忙。可是现在就今非昔比了。人多了,车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了,人们变得更自私了,在路上开车的人们更多的是想着自己,而不去顾及和关心他人。

说到文明交通,其实只要做到两点就足够了。第一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开车。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了,那自然交通就更加畅通了,交通事故和交通纠纷也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一点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第二点是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和不文明的行为要宽容。也许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维护文明交通,人人有责”,以为大家都来管好交通,谁违规了就指责谁,那么文明交通就会早日实现了。其实,执法那是警察等执法人员的事,对于违法现象,老百姓可以举报,但不可以干预,否则就侵犯人权了。像不久前一位老人在斑马线前一连砸了十多辆不谦让行人的汽车就是典型的“故意破坏他人财产”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而不停车的人即使被抓住,罚款,也仅仅属于民事范畴。

哪些是驾车者应有的礼貌行为呢?对“车德”差劲的人如何做到宽容呢?也许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文化素养不同,驾车的礼貌程度也会不同。最近,澳大利亚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就一些人们在路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的“车德”,也可以对比一下中国人的“车德”。

在停车场或者路边,两辆车同时看到一个车位,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当然是谁先发现,或者谁先到位就属于谁的。不过,有的中国人也许采取“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策略,谁抢到就是谁的(当然也少不了撞车的危险)。也有的中国人喜欢“占位”,远远看到一个车位但是车需要转一大圈才能开到车位的时候,往往从车上跳下一人,跑过去先把车位占住(中国人抢占位子的本领恐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澳大利亚人没有为争夺一个车位吵架的,不是互相谦让,就是另外找一个车位,反正有争夺一个车位的功夫在别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车位,为什么要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道路上有两条车道,一条车道上排满了车等着转弯,另一条直行的车道上没有什么车。当你的车等了好长时间快轮到你转弯的时候,突然有一辆车从直行的车道开过来,要插到你前面,你该怎么办?也许在中国这种“加塞儿”事情太多了吧,也许互不相让,因此争吵起来,车辆碰撞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吧?我在中国不敢开车,因此没有发言权。在澳洲,尽管人们很鄙视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西方人是最痛恨加塞儿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放他们一马,因为他们认为让一下也不过多等几秒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再说了,敢于开车加塞儿的人也是不要命的,跟这种人发生纠纷不值得。澳洲也信奉“多行不义必自毙”,开车不道德的人早晚会倒霉,何必惹他呢?

在交通很拥挤的时候,你谦让别的车先行,而对方司机没有任何表示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据我个人的观察,在中国大城市交通拥挤的道路上,好像没有互相谦让这一说,只有“宁抢一秒,不停三分”(但愿我眼拙,没看到活雷锋)。在澳洲,如果别人让你先行,你通常要举手以示感谢,即使你走在了前面,你也要把手高高举起,让后面的司机可以透过你的后窗看到你。(顺便说一下,日本人习惯打一下紧急停车灯,表示感谢)。这是最基本的驾车礼节礼貌。不过,对于得到礼让而没有表示的人,澳大利亚人也不会记恨在心。谁没事会对“受恩不报”的人耿耿于怀,非要给他一砖头,教训他不懂人世,或者追上去骂他一顿“没良心”呢?

开车上路的礼貌问题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也是往往为人所忽略的。不过,如果大家都多为别人着想一点,把生命和(车辆)财产看重一点,对别人的过失宽容一点,那么就离和文明交通与和谐社会不远了。

作者:赵何膺(照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4-6-16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