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友之道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3 15:3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友之道

现代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恐怕“朋友”二字要名列前茅了。电台播音员的一句“听众朋友你们好”就把几百万人招呼上了,央视春晚的主持人的一声“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过年好”就把几亿人囊括了,再加上一句“向五洲四海的朋友们问好”,除了布什和拉登,这世界上还有不是“朋友”的吗?可是如果较真儿地问你,“你有几个知心朋友?”你或许一时还真说不出几个来。“朋友”就是这么怪,多得到无处不在,少得到大海捞针那么难寻。什么才能叫做朋友呢?

在我看来,朋友首先不是“人”,它只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情。人为什么要交友呢?一定要有与人交流,与人结识的心态和需求。当这个心态和需求油然升起的时候,交友的“程序”就开始了。如果你喜欢摄影,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喜欢摄影的朋友,你喜欢赚钱,那么做生意的朋友就会接应不暇。当你的心态和需求淡漠了,或者转移到别的兴趣和意图上去时,你原来的朋友就自然消失了。我说朋友不是“人”,我的意思是,在交友过程中,人只是一个迎合你的需求的载体,它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满足你的需求,甚至你可以与动物和植物为友,像贾宝玉就对花卉有很深的感情,被誉为“情无情”。人甚至可以和非生命的物质为友,像喜欢书的人以书为友,喜欢收藏的人以邮票、粮票、烟盒、古玩和毛主席像章为友,这些都不胜枚举。如果极端一点,“恋物癖”也可以划归以物为友的范畴之中。

朋友是一面镜子。交友的人实际上是要从朋友身上看到自己。有远大抱负的人一定要有几个好友在一起高谈阔论,商讨治国安邦的大计。如果从朋友身上看不到对你的形象的反射,即所谓的志同道合,气味相投,那交友还有什么意思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感人,就是因为俞伯牙在大江之上弹奏高山流水之时,遇到了一个懂得音律的樵夫钟子期的赏识(那时还没有粉丝这个概念呢),两个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最后因为钟子期的死,俞伯牙从此不弹琴了。什么叫知音呢?就是外人对他们一无所知,而他们俩之间无所不知。交友在内是一种心态,在外是一种“行头”,需要时时照照镜子,验证一下自己的存在。人们常常讽刺一些人升了官,上了学,发了财,出了国就把朋友忘了,而另寻新欢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这是因为他们的行头变了,原来的朋友照不出“皇帝的新衣”,弄不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再有头脸的人也都怕“发小”揭他们的老底),所以要赶紧换新镜子。社会中也有不少“忘年之交”,大体上是老的在年轻人身上寻觅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年轻人从老人身上“预览”到自己将来的形象。

朋友是人生路途中的同路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上的,最终我们绝大多数人也要独自离开这个世上,没有谁可以与我们伴随一生的。我们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路程,没有两个人会走同样的人生之路的。在路途上,我们会碰到同路人,可以一起结伴同行,他们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但是由于我们的目的地不同,路途不同,行走速度不同,观赏的风景不同,也就注定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朋友。当朋友默然离去的时候,你不必黯然失色,垂泪悲伤,因为他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迁就你的行程。在同路之前他不是你的朋友,离开你之后也不再是你的朋友。所以,“朋友”这个感念没有过去时,没有将来时,只有现在时。只有现在跟你交好的才是朋友,而你不必对“过去的朋友”恋恋不舍,也不必对“未来的朋友”充满期待。离你而去的人也许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那你就祝福他“一路走好”;他也许走进了死胡同,碰得头破血流,又转回来与你为伴,那时你应该用结交“新朋友”的态度跟他走一段路程。

所有可以称得上朋友的都是“好朋友”。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朋友分为三六九等,比如赞扬管鲍之交的莫逆,刘关张结义的情同手足,而贬低“狐朋狗友”、“酒肉朋友”等等。其实,朋友是多功能的,可以是志趣的相投,心灵的交融,技艺的切磋,信息的交流,生活的互助,利益的交换等等。清谈之交可以言志抒怀,酒肉之交可以吐露真情,各自有各自的机能和作用,人不应该抬高自己的交友志趣,而对不同于自己的交友方式颇有微词。高山流水必然曲高和寡,下里巴人更易其乐融融。交友之心人皆有之,方式和志趣不同,而其心则世界大同。

也许有的人会感叹,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有的人宾朋满座,门庭若市,有的人寻寻觅觅却难遇知音。在我看来,要想找到知音,首先自己要具备做别人的知音的素质。其实达到这个素质也不难,你只需做到两个字“真诚”。在自己内心里,要做到“玲珑剔透”,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外表,要做到“一丝不挂”,摘下一切金钱、地位、种族、年龄、性别的面具。

最后归结到一个关键问题,哪里能够找到知心朋友呢?你只需记住辛弃疾的一句词就足够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作者:赵何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4-5-19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