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称”杂谈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7 16: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官称”杂谈


像我们这些中国人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就变得有些异化了。在外国人眼里我们还是十足的中国人,而在国内人士的眼里我们似乎变成了“假洋鬼子”,不伦不类。国内曾经对国外的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叫做“三气”,即说话洋气(嘴里时不时地冒几句洋文),穿着土气(没几个人穿名牌衣服的,哪怕是假名牌呢),花钱小气(器)(知道他们没有公款消费那一说,什么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快赶上王国福了)。要我说呀,这三气还不够,还得加上一气,叫做“待人傻气”。

我最近就冒了一个大傻气。我在悉尼一个偶然的场合碰到了一位阔别20年的朋友。一问,人家已经是国家某大部委的X长了,一大群小喽罗毕恭毕敬,前呼后拥的。我还真没把他当成什么大官,本来嘛,年轻的时候整天混在一起,撒尿和泥,放屁崩坑、偷瓜摘枣,踢鸡骂狗,谁是什么德行谁还不清楚啊。我也就没在意,顺口说了一句“哥们,行啊,都混上X长了!”这下子人家可是龙颜不悦,本来是在国外不期而遇,好歹也该在一起唠唠嗑,结果变成了不欢而散。后来我仔细一琢磨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犯了一个“蔑视权贵”的大忌,具体的说就是蔑视“官称”。

咱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对别人的尊称上。我这里谈论“官称”而不谈论“尊称”,那是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对人的尊称要向官称靠拢,于是尊称也就是官称,官称也就是尊称了。称呼人一定要加个头衔,而且还要捡好听的说。于是这头衔就成了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了。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头衔就好像衣服一样,遮羞遮丑、御寒避暑(人生冷暖的温度计)。没有头衔的人就好像没穿衣服上街,人家有头衔你不叫,或者叫的不合适,就如同《黄帝的新衣》里面的小孩一样,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让你无地自容。

这么说来,咱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博大精深,哪里是他们西方人能比的呀。就像西方人不懂遮羞,什么天体营海滩、无上装海滩到处都是一样,他们根本不拿官称当回事。除了在正式官场上提一句(多了没有,就一句)你的官衔以外,哪怕你是局长、部长、甚至总理,也没人把你当一棵葱,就是干脆“比尔”、“约翰”、“乔治”一类的直呼其名。长期在国外定居的中国人也入乡随俗了,什么“淑珍”、“雅琴”、“霁雯”、“瑶琪”、“建国”、“云龙”、“金发”等等这类的中国名字都不要了,差不多都给自己起一个洋名,男的叫什么“三母”、“饱骡”、“瞧着”、“拖泥”,女的叫什么“爱靡”、“麻利”、“开戏”和“爱利死”。话也说回来了,外国名叫着顺嘴,听者顺耳,中国人不习惯直呼其名,要不然就是听着别扭,要不然就是让人有什么想法。就拿我的名字来说吧,原来别人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大叔”,现在又加上一个洋名“卡尔”(托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福),结果“卡尔大叔”的名字就传开了,不光年轻人这么叫我,就连70多岁的老奶奶也这么叫我,说是这样叫顺口。这要是在中国一定要哗然。没大没小,成何体统?

近来,接触了一些国内来的人,自己露了几回怯,才觉得咱不能把中国传统忘了,还是应该补上“官称”这门必修课。这里略谈一下学习的心得体会。国内的朋友在“官称”的大染缸里耳濡目染,一定是司空见惯了,可我们海外的华人还是比较陌生,那就当作小学生家庭作业来看吧。

现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潜规则”,官称也不例外。根据我的研修体会,第一个潜规则是,有官称不用私称。我有一个捎带脚的亲戚,一家三口开了一家公司,爹是董事长,妈是总经理,儿子是会计。这三口人自从开了公司以来不论什么场合都是以“官衔”相称。比如来了电话,儿子接了电话说:“董事长,你的电话”,爸爸接了电话也许会说:“这件事情你找张会计好了。” 第二个潜规则是,对于有多个头衔的人,要“有实衔不叫虚衔”(叫总经理不叫名誉会长),“有内衔不叫外衔”(局长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访,知道底细的应该叫局长),“有名声大的不叫名声小的”(就看本人喜欢哪个了)。第三个潜规则是,小官称“升级”为大官称。比如他是副总经理,你就叫他总经理,医院的护士你可以尊称她为大夫,反正你就往高了说,不需要什么投资,可是回报率却很高。第四个潜规则是,对于没有官衔的人,你一定要想办法加上官衔。中国人毕竟当官的还是少数,可如果你对没有官衔的人直呼其名,那就犯忌了。中国人称呼人是“官衔”加“姓氏”,对于没有官衔的人也要尽量按照这个模式套成“官称”。比如,甭管什么人都可以叫“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师傅就是“父母官”了。对于业务员你就叫“经理”,对于所有知识分子都可以称为“老师”,哪怕他一个学生都没教过。第五个潜规则是“官称终身制”,哪怕一个人退休多年,无官一身清,见了面你也要把他历史上曾经担任的官称中捡一个最冠冕堂皇的给他扣上。

要真是研究中国的“官称潜规则”,恐怕一百单八条都打不住。可官称再怎么锦上添花,荣宗耀祖,毕竟就是一个符号而已,同钱财一样,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以毕生精力去追求一个如电如风如泡如影的虚名,难道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吗?

作者:赵何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3-26 11:07:3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4-5-19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