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日本从什么时候开始排斥中国文化?
来源:程万军的博客
一般人认为,日本排斥中国文化是从十九世纪中叶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其实那早已是“迟来的告白”了。
日本抵触中国文化的松动局面,早在十六世纪中国大明时代就开始了。这首先拜葡萄牙人所赐。
日本在与西方接触之前,其传统的世界观非常狭隘,认为世界是由中国、印度、日本三国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三国世界观”。“三国世界观”之核心,即“慕夏”世界观——以中国华夏文明为指南针。师从中国是日本大化改新以来的“既定国策”,时间长达整个中世纪。
自1543年葡萄牙人始通日本后,随着西方“拉丁文明”的陆续传入,日本的精英阶层开始敏锐地意识到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文明的西洋世界。 这段时间是葡萄牙人在日本活动的高峰期。火枪在这个时候被葡萄牙人传进了日本。火枪后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人切身体会到“拉丁文明”的别有洞天。由此,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世界观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但是,日本对于华夏文明,十六世纪只是松动,并未达到排斥的地步,激烈的批判与局部的排斥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拿中国文化第一个开刀的项目,竟是中国人一直引以自豪的中医。
引领日本弃中医扬西医的,是江户时代具有“神医”之称的杉田玄白。他是日本“兰学开拓之父”、“日本解剖学始祖”。
1771年,杉田玄白等亲自解剖处刑犯人的尸体,并据此证明了荷兰版医书的正确性,纠正了中医传统理论的错误。1774年,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兰学家翻译出版了《解体新书》,进一步从证明了荷兰医学的正确性,全面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的错误,由此引发了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疑和激烈批判,揭开了日本学习西方、追求现代化的序幕。
在西医的鼻祖荷兰医学传入日本之前, 当时中医是东亚的统治性医学。日本与中国一样,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医保守的疗法并不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解体新书》的出现,由西医荷兰医学的解剖学为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解剖”二字也是日本首创“当用汉字”才传到中国。
以荷兰医学,排斥传统中医,开西学先河——日本知识界在思想和行动上开始出现脱离中国文化的趋向,1775年,杉田玄白继译刊《解体新书》后,又著《狂医之言》,初步否定了古来流行的“中国中心论”,形成了“西洋文明中心观”。
他说:“地者,一大球,万国分布,所居皆中,任何一国皆可为中土,支那亦东海一隅之小国也。”
在他的文化世界观念里,中国已经不再是文明的中心,崇拜中国的天平已逐渐向西方倾斜。
十八世纪中叶,日本这种以“西医压倒中医”为开端的对中国文化的怀疑和批判,延续到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这场中英之战,验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清国“含金总量”,日本那种松动终于变成震动,排斥中国文化也终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