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1|回复: 0

仔细品味温总理的 “多难兴邦”-转帖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6-4 17: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大连日报》 2008年06月02日 雷振岳
  温家宝总理到四川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同学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仔细品味“多难兴邦”,笔者觉得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油然而生。我们无法避免灾难,无法掌控不可抗力的灾难。在灾难发生、难以避免的时候,就应该用义无反顾、所向披靡的积极姿态面对灾难、战胜灾难。利用抗灾,完成一次精神观念的涅槃,完成一次民族精神的升华,完成一次深度的生命思考。虽然这种思考是后来的、沉重的,但正是建立在这种震撼意义上的“血泪反思”,才能让我们得到发自内心的道德进步和灵魂升华,得到自觉自律的人格净化。国家和民族借助这种精神力量,就会实现一个新的飞越。
  梳理一下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开国元勋多具有忧患意识,懂得体恤民众。因为从枪林弹雨中跋涉出来的人更懂得胜利的成果是通过千辛万苦夺来的。这就是“患难中的感受才是最深刻的感受”的原因所在。再环视一下社会在各种公共灾难面前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凡是经历一次灾难的国家、地区,其发展就会进一步理性、从容,灾难会推动社会应急机制得到迅速地调整改进。比如非典后我国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就有了极大提升。所以,温总理将“多难兴邦”写在黑板上,鼓励孩子们: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全班同学包括讲台前的老师都流出激动的泪水,大家对于这种灾难中的安慰和精神激励是从心底认同的。
  我认为,“多难兴邦”中的“多难”,绝非是希望灾难多多发生,而是灾难发生后的一种理性态度和情感激励。就像一个人失败了,我们总爱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反复宣传“多难兴邦”,也是想要借助无法避免的灾难唤起民众直面灾难、战胜灾难的精神动力。
  任何国家都不想靠“多难”兴邦,就像任何人都不想承受失败一样,因为这毕竟让生命、资源付出了代价。但正因为有了这种巨大牺牲,我们不得不在沉痛中总结教训,反思自我作为,借助“多难兴邦”、“灾难是一所学校”等进行灾难警示和情感升华。从生命和发展的意义而言,这种未来“兴邦”恰恰是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怀想,是一种抗震救灾心态的从容、镇定和积极主动。毕竟我们对于逝者最好的怀念方式就是“更好地活着,更快地发展”。
  相反,面对灾难,如果我们不进行“多难兴邦”的积极精神引导,只是一味地诅咒灾难,陈述灾难的无法逾越、无法承受等,或者非常慌乱,手足无措,自甘堕落,人们应有的自强因子和积极动力就会受到抑制,不但不利于抗震救灾,还会在心灵深处形成难以逾越的二度心理创伤。而这恰恰是灾难最难以克服的“灾难后遗症”:难以从失败、痛苦的阴影中自拔出来造成更大的灾难损伤。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4-3-29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