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IAACP.org 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国科技创新值得借鉴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0 12:5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中国提出“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 大量引进外来资本, 发展加工贸易, 组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时候, 韩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成功转型。在“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下, 韩国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方针和政策, 在短短的20年间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韩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提升国民爱国意识



  首先, 韩国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 培养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在韩国, 国家、政府和民族的概念区分得十分清楚。无论政府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韩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不论是大企业的老板, 还是普通的韩国老百姓, 在国家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 都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 导致韩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现象, 但是政府一声令下, 全国人民纷纷捐款。2005年12月9日, 韩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 决定将帮助过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化统治的韩国人子孙的财产全部没收。韩国人用这种方式凝聚国民的信心, 提升国民爱国意识, 打击那些吃里扒外的不法之徒。

  正是这种“身士不二, 爱用国产”的国民意识, 使得韩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韩国政府及时将这种爱国力量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 通过必要的政府鼓励和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 在很短的时间内, 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些年, 无论韩国政坛发生怎样的变化, 韩国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都在不断增加。到2003年, 韩国科技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60亿美元, 占年度国民生产总值2.68%。正是这种“举国体制”, 使得韩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庞大的技术储备, 有重点地选择科技突破项目, 并且形成高科技规模化产业链。

  在韩国人看来, 政府是受雇用管理国家财产, 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 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那么, 就应该依照宪法的规定及时加以更换。不论政府发生怎样的变化, 韩国的既定政策不能变, 韩国人爱护韩国企业, 发展本民族高科技产业的方向不能变。这种现代的民主意识和国家观念, 造就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韩国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韩国受到拥戴, 根本原因就在于, 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企业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自主研发产品, 为韩国人在世界上赢得良好声誉。

  投入机制透明高效

  其次, 韩国依法建立了透明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科技创新上面。为了促进科技创新, 韩国先后颁布了《科技振兴法》、《技术开发促进法》、《技术开发投资促进法》。2001年韩国还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 明确规定总统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委员长, 科技委员会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最高负责部门, 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产业优先 发展项目的决策、科技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科技部长官一般由副总理担任。为了确保国家庞大的科研经费投入能够落到实处, 韩国建立了透明的科技经费流通管道, 韩国公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科技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书和资金拨款情况。企业在获得国家资助的时候, 必须增加透明度, 必须保证科研成果无偿转让。从1993年开始, 韩国政府规定, 凡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 一般应当进行无偿转让。企业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成果, 成果的受让方需要支付成果开发费用的50%, 另外50%由政府支付。

  在韩国,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政府把研究所从政府主管部门分离出来, 按照不同的领域分别建立基础科学研究会、产业技术研究会和公益技术研究会。研究会隶属于国务总理办公室, 由各部门专家组成的联合理事会共同管理科技事务。为了确保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具有可行性, 韩国政府拨专款设立了“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 对国家科研计划和项目实施调查、分析和评价。对科技部门资助的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

  强调社会监督责任

  韩国的这种强调政府主导, 但是淡化官方色彩的科技创新统筹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在经费投入上, 韩国强调政府的责任, 但是在经费的管理和科研成果的评价上, 强调社会监督。在韩国, 科研项目资助集中在国务总理掌管的国家科技部门, 但是, 科技研发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评价权力归于独立的非政府组织。这样的安排有助于监督政府资金运作情况, 有助于增加透明度, 全程监督科研机构, 确保纳税人的钱财不被滥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韩国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了, 各国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 应当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创新之路, 但是, 不论作出怎样的路径选择, 凝聚国民的共识, 建立畅通有效的政府资助体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关注韩国的经验, 如果只留心于细枝末节, 或者只专注于技术上的安排, 而没有看到韩国民众的国家认同观念, 没有看到韩国为确保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合理利用而进行的特殊制度设计, 那么, 就很难从根本上了解韩国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失去了精神, 如果没有了创新, 那么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就会在机会主义的路线指导下, 作出错误的选择。
  
  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中国应当借助于政治文明建设的东风, 大力调整科技行政管理体制, 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乔新生 据香港《大公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免责声明|我是中国人  

GMT+8, 2025-5-4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